工伤结果出来后获得赔偿金的时间并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顺利的话,可能一两个月能拿到;若存在争议走法律程序,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工伤赔偿涉及多个步骤和环节,每个环节的进展情况都会影响最终获得赔偿金的时间。
如果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单位和职工需准备相关材料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社保经办机构在收到申请后,一般会在15-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支付相关费用。例如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不过,不同地区的社保经办机构工作效率有所不同,有些地区可能审核速度较快,一两个月内职工就能拿到赔偿金;而有些地区可能由于业务量较大等原因,审核时间会相对长一些。
如果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的赔偿费用需由单位承担。若单位积极履行赔偿义务,通常在工伤结果确定后,双方协商一致,单位会尽快支付赔偿金。但如果单位拒绝支付或拖延支付,职工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职工可以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一般会在受理后的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的可延长15日。如果职工或单位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一般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若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上诉,二审的审理期限一般为3个月。这样算下来,整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如果在工伤赔偿过程中,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存在争议,需要进行再次鉴定,或者存在劳动关系确认等其他纠纷,也会进一步延长获得赔偿金的时间。所以,工伤结果出来后获得赔偿金的具体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