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工伤赔偿协议不执行,可根据协议性质采取不同解决途径。如果是劳动仲裁机构主持下达成的赔偿协议,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是双方自行达成的赔偿协议,则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工伤赔偿过程中,当工伤赔偿协议不被执行时,具体解决办法如下。首先要明确协议的性质。
如果是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调解并出具的仲裁调解书,这种情况下具有强制执行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
若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达成的工伤赔偿协议,当一方不履行时,该协议本质上属于普通的民事合同。此时,另一方不能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是需要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赔偿协议等,以证明工伤事实以及双方达成的赔偿约定。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最终依法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若对方仍不履行,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