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报工伤与不报工伤在权益保障、费用承担、后续处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报工伤可获得法定的工伤赔偿和保障,由工伤保险基金和单位承担相关费用;不报工伤则需自行承担费用,权益难以得到全面保障。
在权益保障方面,报工伤能让煤矿工人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认定为工伤后,工人可获得医疗救治和康复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若因工伤导致残疾,还能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赔偿。例如,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而不报工伤,工人无法享受这些法定权益,其因工伤遭受的损失可能无法得到有效弥补。
费用承担上差异明显。报工伤后,符合规定的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然后由用人单位偿还。不报工伤,所有的医疗费用、后续康复费用等都需工人自己承担,这会给工人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后续处理也截然不同。报工伤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这有助于明确工伤的程度和责任,为工人提供合理的赔偿依据。同时,劳动保障部门会对工伤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不报工伤,后续可能会出现用人单位推诿责任的情况,工人维权会面临诸多困难,如证据收集困难、责任认定不清等,甚至可能错过最佳的维权时机。
在职业发展方面,报工伤后,若工人因工伤无法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而不报工伤,工人可能会因为身体原因在工作中力不从心,又无法得到合理的岗位调整,影响职业发展。综上所述,煤矿工人报工伤与不报工伤存在诸多区别,报工伤对工人的权益保障更为有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