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工伤赔偿正文

未成年可以做工伤吗

2025-10-02 15:53:35  分类:工伤赔偿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蒋昕赤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蒋昕赤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四川兴蓉(重庆)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未成年一般不能认定工伤,因为其不具备合法劳动者主体资格。但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单位给予一次性赔偿。若未成年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符合条件也可认定工伤。

一、未成年可以做工伤吗

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不能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的前提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童工,不具备合法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所以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也就不能认定为工伤。

1、非法使用童工的情况

如果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对该用人单位进行处罚。例如,某工厂雇佣15岁的未成年人工作,该未成年人在工作中受伤,虽然不能认定为工伤,但工厂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

2、特殊情况

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他们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比如,17岁的小李在一家餐厅工作,工作期间因意外受伤,若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就可以认定为工伤。

未成年可以做工伤吗(0)

二、未成年工伤认定的特殊规定

未成年工伤认定有其特殊的规定。由于未成年人在身体和心智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在工作中可能面临更多的风险。

1、赔偿责任主体

对于非法使用童工导致的伤害,用人单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即使是在一些存在劳务派遣等复杂用工关系的情况下,最终的赔偿责任也会落实到实际使用童工的单位。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手段逃避责任。

2、认定程序的简化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工伤认定程序上可能会有一定的简化。例如,在证据收集方面,劳动保障部门可能会主动介入调查,减轻未成年人及其家属的举证负担。同时,在处理时间上也会相对缩短,以便及时给予未成年人救助和赔偿。

3、后续保障

除了一次性赔偿外,对于因工伤导致身体残疾的未成年人,还会有相应的后续保障措施。比如,提供康复治疗、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尽可能恢复身体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三、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成年工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成年工,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对非法使用未成年工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处以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会吊销其营业执照。例如,用人单位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的罚款标准可能在5000元左右。

2、民事赔偿责任

如前文所述,用人单位要对因非法使用未成年工造成的伤害给予赔偿。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赔偿金等。如果未成年人因工伤导致死亡,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丧葬补助等费用。

3、刑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成年工的行为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强迫未成年工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等危险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会以强迫劳动罪等罪名论处。

综上所述,未成年在工伤认定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定和情况,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成年工也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如果大家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关于未成年工伤认定、用人单位非法使用未成年工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离婚怎么获得抚养权和抚养费
要获得抚养权需证明自身抚养条件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争取抚养费则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数额。在离婚案件中,抚养权和抚养费的判定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实践考量。关于抚养权的获得: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以由母亲
未签合同多久可以辞职
未签合同的情况下,随时可以提出辞职。若还在试用期,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若已过试用期,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并且从第二个月起,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