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法律规定签订合同的处罚需依据具体违法情形和法律规定来确定,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刑事三种不同类型的责任。
在民事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若合同因违法而无效,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走私物品的合同,此合同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甲已经支付给乙的款项,乙应返还给甲,若甲因签订该合同产生了其他合理损失,有过错的乙需要进行赔偿。
行政方面,对于一些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签订的合同,行政机关会依法进行处罚。比如,建筑企业超越资质等级签订建设工程合同,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或者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体现了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签订合同行为的规制。
刑事方面,如果签订合同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法律规定签订合同会面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处罚,以维护法律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