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著作权罪能否取保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一般来说,若符合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条件,或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形,是有可能取保的。但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如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由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来决定。
侵犯著作权罪是有可能取保候审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相对较轻,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那么其社会危险性相对较小,有较大机会获得取保候审。例如,犯罪嫌疑人在侵犯著作权案件中仅起到辅助作用,参与程度较浅,且涉及的侵权数额不大,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符合该条件。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有些犯罪嫌疑人虽然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如果综合考虑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司法机关认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如不会再实施犯罪、干扰证人作证等,也可以取保候审。比如,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退还违法所得,并表示愿意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这种悔罪表现可能会让司法机关认为其不具有社会危险性。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若犯罪嫌疑人存在身体方面的特殊情况,如患有严重疾病需要就医治疗,或者是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在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保候审。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如果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的时间较长,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还未办结,此时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基本的取保候审条件,这里再进一步分析与侵犯著作权罪相关的具体要点。
1、犯罪情节因素
在侵犯著作权案件中,犯罪情节是判断能否取保候审的重要依据。包括侵权的方式、范围、持续时间等。如果只是小规模的侵权行为,且侵权作品的传播范围有限,没有对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那么相较于大规模、有组织的侵权行为,犯罪嫌疑人获得取保候审的可能性更大。例如,个人私自复制少量的盗版书籍用于自己阅读或少量赠送他人,与专门设立盗版印刷工厂大量生产盗版书籍并销售到全国各地,两者的犯罪情节有明显差异。
2、悔罪表现
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也会影响取保候审的决定。主动停止侵权行为、积极消除侵权后果、向著作权人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等,都可以体现其悔罪态度。比如,犯罪嫌疑人在得知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著作权后,立即停止了侵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主动联系著作权人协商赔偿事宜,这种积极的悔罪表现会增加其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3、社会关系和固定住所
司法机关还会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稳定的社会关系和固定的住所。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社会关系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更便于司法机关进行监管,降低其逃跑或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例如,犯罪嫌疑人在本地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长期居住在本地,其社会关系和居住情况都比较明确,这对其申请取保候审是有利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申请。
1、申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时,需要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申请取保候审的理由和拟采取的保证方式。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书,详细说明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如患有严重疾病需要就医等,并表明愿意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2、审查
办案机关在收到取保候审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以及所提供的保证方式是否可靠等。办案机关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犯罪的性质、情节、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
3、决定
经过审查后,办案机关会作出是否取保候审的决定。如果同意取保候审,会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人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等。保证金的数额则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
4、执行
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后,办案机关会执行取保候审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
侵犯著作权罪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取保候审的,其取保涉及到条件判断和具体流程等多方面内容。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还有侵犯著作权罪取保后还会被判刑吗、侵犯著作权罪取保的保证金如何确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还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