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取保候审后仍有可能被批捕。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或嫌疑人无罪。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嫌疑人违反规定,或司法机关发现新证据证明其有逮捕必要等情况,就可能被批捕。
刑事取保候审后是有可能被批捕的。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1、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一系列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2、发现新的犯罪事实或证据
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可能会继续侦查案件,如果发现犯罪嫌疑人有新的犯罪事实,或者有新的证据证明其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等,可能会对其进行批捕。
3、案件性质和情节变化
随着案件的侦查和审理,发现犯罪嫌疑人原来的犯罪情节比最初认定的更为严重,或者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也会被批捕。
刑事取保候审后被批捕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
如果有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有再次实施犯罪的可能,比如有犯罪预备行为、与同案犯有联系可能继续实施犯罪等,司法机关会考虑对其批捕。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
例如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可能引发骚乱等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也会被批捕。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
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销毁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或者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与同案犯相互串通编造虚假口供等,以逃避法律制裁,此时司法机关会为了保证案件的顺利侦查和审理而批捕犯罪嫌疑人。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
为了保护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如果有迹象表明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对他们进行报复,也会成为批捕的条件之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避免在刑事取保候审后被批捕。
1、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行事,如未经批准不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及时报告个人信息变动情况,在传讯时及时到案等。做到随传随到,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2、积极配合侦查和调查
如实向司法机关提供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和证据,不隐瞒、不欺骗。主动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表现出良好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
3、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辩护策略。律师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与司法机关进行沟通和协商,争取为当事人争取更有利的处理结果。同时,律师可以监督司法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刑事取保候审后存在被批捕的可能性,其批捕有一定条件,而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被批捕。在实际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取保候审的期限、保证金的退还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刑事诉讼方面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