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订立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内容

2025-10-16 02:38:14
0 浏览
推荐律师
杨红伟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河南领英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订立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包括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实施了欺诈行为、被欺诈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被欺诈方基于错误认识作出了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这是构成合同欺诈的主观要件。欺诈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以达到使被欺诈人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例如,商家明知某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却故意隐瞒真相,目的就是诱使消费者购买该商品,这种主观上的故意即为欺诈故意。

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的欺诈是指欺诈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比如在房屋买卖中,卖方故意夸大房屋面积、隐瞒房屋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等。不作为的欺诈则是指欺诈方有义务告知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像在二手车交易中,卖方知晓车辆发生过重大事故,但未向买方说明。

被欺诈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即被欺诈方的错误认识与欺诈方的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方的错误认识不是由于欺诈方的欺诈行为导致的,那么就不构成合同欺诈。比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虽然商家存在一定的虚假宣传,但消费者是基于自己的错误判断而购买,并非因为商家的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这种情况就不符合该要件。

被欺诈方基于错误认识作出了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被欺诈方在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后,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与欺诈方订立了合同。也就是说,错误认识是订立合同的直接原因。例如,消费者因商家的虚假宣传而认为某产品具有特殊功效,从而与商家签订了购买合同,这就满足了该构成要件。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

订立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内容(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9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