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改动的字的地方是否需要按手印,并没有强制性法律规定,通常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和实际情况。但为避免争议,按手印或盖章、签字确认是较为妥当的做法。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对合同内容进行改动。从法律层面来看,并没有明确要求改动处必须按手印。按手印、签字或者盖章这些行为在法律上都具有确认和证明的作用。
如果合同一方对合同进行了改动,改动处不进行确认,那么另一方可能会对改动的内容和时间提出质疑。比如,可能会认为改动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擅自进行的,并非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此时,如果改动处有按手印,就能够有力地证明双方对该改动是知晓且认可的,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改动的处理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双方关系较为信任,改动内容又相对简单,双方在改动处签字可能就足够了。签字和按手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都能代表当事人对改动内容的确认。但如果改动的内容比较关键,涉及到重要的权利义务,如金额、履行期限等,按手印会更加保险。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按手印能更有效地证明是当事人本人对改动进行了确认。
合同的类型和性质也会影响对改动处的处理。一些正式、严谨的商业合同,通常会要求对任何改动都进行签字、盖章或按手印确认,以确保合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而一些简单的民事合同,双方可能根据彼此的信任程度和习惯来决定是否按手印。为了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对合同改动处进行适当的确认是很有必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三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