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包括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等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等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财物后逃匿等。达到数额较大,即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 2 万元以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追诉。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合同诈骗立案的情形。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这种行为本质上是通过虚假身份来骗取对方信任,进而实施诈骗。例如,不法分子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公司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货款后消失不见。
1、使用虚假担保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比如,用已经作废的汇票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让对方误以为有保障而签订合同,实际上担保是无效的。
2、无实际履行能力诱骗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有些诈骗分子先履行一小部分合同,给对方造成其有履行能力的假象,然后骗取对方更大数额的财物。
3、收受财物后逃匿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这种情况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诈骗的故意,一旦拿到财物就消失,使对方遭受损失。
4、数额标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 2 万元以上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追诉。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中,诈骗财物的界定至关重要。这里的财物包括货物、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等。货物是指合同约定的交易商品,比如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等。
1、货款与预付款
货款是对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的购买货物的款项,预付款则是在合同履行前预先支付的部分款项。例如,在工程合同中,发包方预先支付给承包方的工程启动资金就属于预付款。如果诈骗分子以虚假手段骗取了这些款项,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
2、担保财产
担保财产是为了保证合同履行而提供的财产,如房产、车辆等抵押物,或者保证金等。当诈骗分子利用虚假合同骗取这些担保财产时,同样符合合同诈骗立案的财物界定范围。比如,以虚假的工程项目为诱饵,让对方提供房产作为担保,然后将房产非法占有。
3、财物价值认定
对于财物价值的认定,一般以市场价值为准。如果涉及到特殊物品,可能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在立案时,财物的价值要达到相应的数额标准,才能启动刑事追诉程序。
合同诈骗立案标准在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体现。在建筑行业,常见的合同诈骗情形包括虚构工程项目,骗取施工方的保证金或预付款。一些不法分子声称有大型建筑项目,吸引施工企业参与投标,收取投标保证金后消失。
1、金融行业
在金融行业,以虚假的金融产品合同进行诈骗较为常见。比如,编造虚假的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购买,承诺高额回报,实际上将投资者的资金挪作他用或者卷款潜逃。金融行业涉及的资金数额往往较大,一旦发生合同诈骗,后果严重。
2、电商行业
电商行业中,有些商家以虚假的商品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并付款。例如,宣传的商品与实际收到的商品严重不符,或者根本不发货。而且,在电商交易中,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可能通过虚假链接、虚假客服等方式实施诈骗。
3、不同行业的共性与差异
虽然不同行业的合同诈骗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符合合同诈骗的立案标准。在数额认定上,可能会根据行业的特点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还是要达到个人 2 万元、单位 10 万元以上的标准。同时,各行业都要警惕以虚假身份、虚假担保等方式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立案标准涵盖多种情形和不同方面的界定,涉及不同行业。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相关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合同诈骗立案后如何追赃挽损,不同类型合同诈骗的量刑差异等。如果您遇到了合同诈骗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