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挪用资金罪相对职务侵占罪要轻一些。二者量刑存在差异,挪用资金罪处罚侧重于挪用资金的归还情况,而职务侵占罪处罚主要基于侵占数额大小。
从犯罪构成上看,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其本质是暂时挪用资金,有归还的意图。而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强调的是非法占有,没有归还的意愿。
从量刑标准上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司法实践来看,挪用资金罪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归还了挪用的资金,在量刑时会作为一个重要的从轻情节予以考虑。而职务侵占罪由于财物已被非法占有,追赃难度相对较大,且反映出行为人更严重的主观恶性,所以在同等数额情况下,职务侵占罪的量刑通常会比挪用资金罪更重。不过,具体的定罪量刑还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数额、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