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农民工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可根据具体不能申请的原因采取不同解决办法。若因不符合受理条件,可考虑通过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解决纠纷;若因自身能力或其他困难无法申请,可寻求工会、法律援助机构等的帮助。
首先要明确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原因。如果是因为不符合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比如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像劳务关系纠纷等,农民工可以考虑其他途径。
协商是解决纠纷的一种简单方式。农民工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尝试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率高,能避免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在协商过程中,农民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是可行的办法。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力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农民工在投诉时,要提供详细的信息,如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自己的工作情况、争议事项等。
若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农民工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过,诉讼程序相对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起诉前,农民工要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主张。
如果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如缺乏法律知识、不知道如何书写仲裁申请书等原因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农民工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法律援助机构也能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代理仲裁或诉讼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