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单位不履行仲裁结果时,会面临一系列不利后果,包括被强制执行财产、承担逾期履行的赔偿责任,还可能受到信用惩戒和行政处罚等,这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当劳动仲裁单位不履行仲裁结果时,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
1、强制执行
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单位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单位的财产。如果单位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逾期履行责任
单位逾期不履行的,可能需要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支付迟延履行金。这是对单位不及时履行义务的一种惩罚性措施。
3、信用惩戒
单位的这种不履行行为会被纳入信用记录,这可能会影响单位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在招投标、融资贷款等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
4、行政处罚
劳动行政部门可能会对单位进行行政处罚,例如罚款等,以督促单位履行仲裁裁决。
若劳动仲裁单位不履行,劳动者申请强制执行需按一定流程进行。
1、准备材料
劳动者要准备好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的仲裁裁决书、本人的身份证明等材料。申请书应写明申请执行的事项和理由等。
2、选择管辖法院
一般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3、提交申请
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法院立案庭,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
4、配合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劳动者要积极配合法院,提供单位的财产线索等信息,以便法院顺利执行。
劳动仲裁单位不履行对其法定代表人通常会有一定影响。
1、限制出境
如果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法院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离开中国国境。
2、信用影响
法定代表人的个人信用可能会受到牵连,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方面可能会受到阻碍。
3、任职限制
在单位因不履行仲裁裁决被列入失信名单的情况下,法定代表人在其他企业的任职可能会受到限制。
4、司法拘留
如果法定代表人有妨碍执行等行为,法院可以对其进行司法拘留。
综上所述,劳动仲裁单位不履行会面临诸多严重后果,劳动者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单位不履行不仅影响自身,还可能波及法定代表人。比如单位不履行会面临哪些具体的财产执行措施、法定代表人的信用影响会持续多久等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