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合同的履行有哪些原则

2025-10-02 08:23:20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虹建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隆安(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合同的履行原则主要包括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等。

全面履行原则,也被称为适当履行原则或正确履行原则。这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等全面完成自己的义务。例如,在一份买卖合同中,卖方要按照约定的规格、数量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买方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金额支付货款。全面履行原则是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它确保了合同目的能够得以实现。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合同履行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秉持诚实、善意,相互协作,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比如,在租赁合同中,出租方应如实告知房屋的实际情况,承租方应按时支付租金并合理使用房屋。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还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附随义务。

协作履行原则强调当事人不仅要履行自己的义务,还要协助对方履行义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相互配合,为对方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便利。例如,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发包方要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场地、资料等,承包方要及时向发包方报告工程进度和质量情况。

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合同利益。比如,在运输合同中,承运人应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可以采取更经济合理方式履行的情况,当事人应及时协商变更合同内容。

除了上述原则外,还有情势变更原则。当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这些原则共同保障了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的履行有哪些原则(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148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