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用工合同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能获双倍工资赔偿。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不过需满足存在劳动关系、未签订书面合同且在规定时效内等条件,劳动者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途径维权。
未签用工合同在符合法定情形下是可以获得双倍工资赔偿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1、适用条件
双方存在实际的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支付了相应报酬。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并且,这种未签订合同的状态要持续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例如,小张在某公司工作了三个月,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从第二个月开始,小张就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
2、维权途径
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支付双倍工资。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签用工合同获双倍工资赔偿存在时效限制。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时效起算点
对于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时效起算点,实践中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起向前倒推一年,按此计算超过一年的双倍工资不予支持。例如,小李在某单位工作了十个月未签合同,他在工作满九个月时知道自己的权益可能受损,那么他在第十个月主张双倍工资时,仲裁时效就从第十个月往前推一年来计算。
2、时效中断与中止
在时效期间内,如果出现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未签用工合同双倍工资赔偿的计算方式有明确的规定。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一般是劳动者的应得工资。
1、应得工资范围
应得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例如,小王每月基本工资3000元,还有500元的绩效奖金和200元的交通补贴,那么计算双倍工资时,应以3700元为基数。
2、计算期限
计算期限是从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期间。如小赵在公司工作了八个月未签合同,那么双倍工资的计算期限就是七个月。即从第二个月开始到第八个月,这七个月用人单位要支付双倍工资。
综上所述,未签用工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能获得双倍工资赔偿,但要注意时效和计算方式等问题。像未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是否包含加班费、未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与经济补偿能否同时主张等都是相关的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