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工伤赔偿正文

工伤认定书来来后多久生效

2025-10-26 01:08:26  分类:工伤赔偿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徐洋洋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徐洋洋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工伤认定书一般在作出之日起生效。若双方在规定时间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其效力将持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认定决定后会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一、工伤认定书来来后多久生效

工伤认定书的生效时间需分情况来看。通常,工伤认定书自作出之日起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用人单位或者受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无争议情况

若在规定的行政复议(一般是60日)和行政诉讼(一般是6个月)的期限内,用人单位和受伤职工及其近亲属都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那么工伤认定书在复议和诉讼期限届满后即正式生效。例如,工伤认定书于1月1日作出,若双方均未在3月2日前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在7月1日前提起行政诉讼,那么工伤认定书在7月1日后正式生效。

2、有争议情况

一旦一方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工伤认定书的效力就会处于待定状态。只有在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工伤认定,或者经过法院审理判决维持原工伤认定后,工伤认定书才会再次确定生效。

工伤认定书来来后多久生效(0)

二、工伤认定书生效后有什么作用

工伤认定书生效后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它是受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和职工明确了权利和义务。

1、保障职工权益

职工可以依据生效的工伤认定书,向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申请相应的工伤赔偿和待遇。包括医疗费用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例如,职工因工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其手术费用等就可以凭借生效的工伤认定书进行报销。

2、规范用人单位责任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工伤认定书明确了其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大部分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未缴纳,则需用人单位自行承担相应费用。

3、作为证据使用

在后续可能涉及的劳动纠纷等法律程序中,生效的工伤认定书是重要的证据,能够有力地证明职工所受伤害属于工伤范畴。

三、如何查询工伤认定书是否生效

职工或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询工伤认定书是否生效。

1、咨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可以直接联系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伤认定书的生效情况。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案件信息,告知是否过了复议和诉讼期限,以及认定书是否已经生效。

2、查看送达回证和相关文件

工伤认定决定书送达时会有送达回证,上面有送达时间。通过计算复议和诉讼期限,结合是否有申请复议或诉讼的情况,来判断是否生效。同时,行政部门可能也会在相关文件中对生效情况进行说明。

3、通过法律途径查询

如果涉及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可以通过相关的复议机关或法院查询案件进展,从而确定工伤认定书的效力状态。

综上所述,工伤认定书的生效时间因是否存在争议而有所不同,生效后对职工和用人单位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询其生效情况。在实际处理工伤认定相关问题时,可能还会遇到工伤赔偿标准如何确定、用人单位拒绝履行责任怎么办等问题。如果您在工伤认定及相关法律问题上有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