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建设工程正文

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判

2025-10-25 11:41:41  分类:建设工程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李芊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李芊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泰和泰(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当遇到农民工工资不给的情况,若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还可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一、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判

在法律层面,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时可能会涉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数额认定标准

对于“数额较大”,各地有不同的具体标准。一般而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可能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2、从轻处罚情形

如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单位犯罪的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判(0)

二、农民工工资不给劳动仲裁怎么处理

当农民工遭遇工资不给的情况,申请劳动仲裁是一种常见的维权途径。劳动仲裁机构会依法处理此类案件。

1、申请仲裁

农民工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事项。

2、受理与审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受理后,仲裁庭会开庭审理案件,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3、裁决结果

仲裁庭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裁决结果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裁决,农民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农民工工资不给找哪个部门最有效

农民工工资不给时,可以找多个部门来解决问题,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职责和处理方式。

1、劳动监察部门

劳动监察部门是专门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部门。农民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监察部门可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如前面所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通过仲裁程序解决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资纠纷。仲裁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其裁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3、人民法院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或者用人单位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农民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作出公正的判决。判决生效后,若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工资,农民工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农民工工资不给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判罚标准,同时农民工也有多种维权途径。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手段多样、证据收集困难等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