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伤鉴定没事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承担像伤残赔偿这类与工伤等级相关的赔偿责任,但仍可能需承担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等赔偿。若工伤鉴定结果不构成伤残,但劳动者有其他合理诉求,也可能获得相应赔偿,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工伤鉴定没事,通常意味着劳动者的伤情未达到评定伤残等级的标准,但这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完全无需赔偿。
1、停工留薪期工资
在工伤治疗期间,劳动者无法正常工作,用人单位应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例如,小李在工作中受伤,经治疗后工伤鉴定未构成伤残,但他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有3个月无法工作,这3个月用人单位就需要按照他受伤前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2、医疗费
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有责任承担。即便工伤鉴定没事,只要是为治疗工伤而花费的合理费用,如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都应由用人单位支付。
3、其他可能的赔偿
如果劳动者在工伤治疗过程中产生了交通食宿费等合理费用,用人单位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虽然工伤鉴定未评定伤残等级,但赔偿仍有一定范围。
1、医疗费用方面
包括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承担。
2、停工留薪期待遇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护理费用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如果用人单位未安排护理,则需要支付相应的护理费用。
若工伤鉴定没事但用人单位拒绝赔偿,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与用人单位协商
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如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并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通过友好协商,有可能解决赔偿问题。
2、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费用发票、工资证明等,以证明自己的主张。
3、提起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工伤鉴定没事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无需赔偿,赔偿范围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等。若用人单位不赔偿,劳动者可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在实际情况中,工伤赔偿还可能涉及更多复杂问题,如赔偿金额的计算、证据的收集等。如果您在工伤赔偿方面遇到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