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债权债务正文

怎么样才能鉴定到十级工伤伤残

2025-10-24 17:56:22  分类:债权债务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李涵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李涵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盈科(哈尔滨)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要鉴定到十级工伤伤残,需先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之后依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专业评定。以下将详细阐述相关内容及关联要点。

一、怎么样才能鉴定到十级工伤伤残

要鉴定为十级工伤伤残,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请,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认定下来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2、十级伤残的评定标准

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 - 2014 ,十级工伤的标准有多种情况,例如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 cm² ;全身瘢痕面积<5%,但≥1% ;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等。

3、鉴定流程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怎么样才能鉴定到十级工伤伤残(0)

二、十级工伤伤残鉴定的申请材料有哪些

申请十级工伤伤残鉴定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该表可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处领取并填写。

1、工伤认定决定书

这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依据,证明职工所受伤害已被认定为工伤。

2、有效的诊断证明等医疗材料

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并且要包含完整的病历材料,如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以全面反映职工的伤情。

3、身份证明材料

申请人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若由近亲属申请,还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

三、十级工伤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有哪些赔偿

当十级工伤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职工可依法获得相应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这里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1、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其他赔偿项目

还包括医疗费,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综上所述,要鉴定到十级工伤伤残,需先进行工伤认定,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符合十级伤残评定标准即可认定。申请鉴定有相应的材料要求,鉴定结果出来后职工可获得多种赔偿。很多人还关心工伤赔偿的具体计算方式、鉴定结果不满意如何处理等问题。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工伤鉴定和赔偿的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