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调岗通常需遵循提出调岗建议、沟通协商、审批、签订变更协议、工作交接、信息更新等手续。
提出调岗建议。一般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员工工作表现等因素,由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或员工的直属上级提出调岗的初步建议。这一建议应基于合理的理由,比如业务拓展需要增加岗位人员、员工不能胜任当前工作等。
进行沟通协商。用人单位应与员工就调岗事宜进行充分沟通,向员工说明调岗的原因、新岗位的职责、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情况。这是保障员工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员工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如果员工同意调岗,那么可以进入下一步;若员工不同意,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协商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调岗方案。
之后,进行审批。调岗建议和与员工的沟通结果需提交给相关领导或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审批过程中,会综合考虑调岗对部门工作的影响、员工的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审批,调岗才能正式确定。
签订变更协议。一旦调岗获得批准,用人单位应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变更协议。协议中要明确新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重要内容,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这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
再进行工作交接。员工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与原岗位的同事进行工作交接。交接内容包括工作任务、相关文件资料、办公用品等。同时,新岗位的上级也应安排人员对员工进行新岗位的入职引导和培训。
进行信息更新。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及时更新员工的人事档案、考勤记录、工资发放信息等,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连续性。通过以上一系列手续,能够规范员工调岗的流程,保障用人单位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