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手房合同中买方违约时,卖方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处理,追究买方的违约责任。
在二手房交易里,若买方出现违约情况,有多种处理途径。协商解决。这是较为温和且高效的方式。卖方发现买方违约后,可主动与买方沟通,了解其违约原因和想法。若买方是因暂时资金困难等合理原因违约,双方可协商变更合同条款,如延长付款期限等。若买方明确表示不再履行合同,卖方则可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例如支付违约金。
若协商不成,可考虑调解。可寻求中立的第三方,如房地产中介机构、当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进行调解。这些第三方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分析双方的责任和诉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且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卖方可以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较为快速且具有专业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机构会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作出裁决,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需遵守。
若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卖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卖方需要收集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买方存在违约行为以及自己因此遭受的损失。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判决买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通常包括继续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若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卖方实际遭受的损失,卖方还可以请求法院增加赔偿金额。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市场的正常秩序。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