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劳动纠纷正文

劳动仲裁拒不支付工资有什么后果吗

2025-10-03 09:44:30  分类:劳动纠纷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蒋昕赤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蒋昕赤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四川兴蓉(重庆)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劳动仲裁判定后拒不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会面临多方面后果。行政上可能被责令支付及加付赔偿金,信用上会影响企业信誉,司法上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单位还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了解这些后果,劳动者可更好维护权益,用人单位也应依法支付工资。

一、劳动仲裁拒不支付工资有什么后果吗

劳动仲裁后拒不支付工资,用人单位会承担一系列严重后果。

1、行政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若逾期不支付,将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不仅要支付拖欠的工资,还可能面临额外的经济处罚。

2、信用后果

拒不支付工资的行为会对用人单位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在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一旦被劳动者投诉、媒体曝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将大打折扣,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合作伙伴不信任等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3、司法后果

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用人单位的财产。如果用人单位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刑事处罚。

劳动仲裁拒不支付工资有什么后果吗(0)

二、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如何维权

当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向用人单位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限期履行支付义务。若用人单位仍不履行,法院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寻求劳动监察部门帮助

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处理,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3、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

通过媒体曝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舆论压力。同时,劳动者还可以向工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寻求帮助,这些组织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三、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会影响企业征信吗

劳动仲裁后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资会对企业征信产生负面影响。

1、纳入失信名单

如果用人单位被法院判定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可能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信息将被记录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对企业的融资、贷款、招投标等活动产生严重限制。

2、影响企业评级

征信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会将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拒不支付工资的行为会降低企业的信用评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增加交易成本

合作伙伴在与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时,通常会查询企业的征信报告。一旦发现企业存在拒不支付工资的不良记录,可能会提高交易门槛,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担保或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综上所述,劳动仲裁后拒不支付工资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自身的信誉、经营,还是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承担,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劳动者遇到此类问题应积极维权,用人单位也应依法支付工资。如果大家还有关于劳动仲裁、工资支付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婚前房产出租婚后自己使用是否可以退税
婚前房产出租婚后自己使用通常不可以退税。目前并没有因婚前房产出租后婚后自用这一情况而产生的退税政策。在我国税收体系中,涉及房产的税收主要有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婚前房产出租,出租方取得租金收入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如果是个人出租住房,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个人
离婚怎么获得抚养权和抚养费
要获得抚养权需证明自身抚养条件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争取抚养费则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数额。在离婚案件中,抚养权和抚养费的判定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实践考量。关于抚养权的获得: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以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