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是有追诉时效的。追诉时效是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的,和犯罪主体是否为未成年人并无直接关联。只要犯罪行为触犯的罪名确定了法定最高刑,就对应着相应的追诉时效期限。若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司法机关可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未成年犯罪是有追诉时效的。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诉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诉;超过此期限,一般不再追诉。
1、追诉时效的确定依据
追诉时效是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的,与犯罪人的年龄无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未成年犯罪的特殊性
虽然未成年犯罪同样适用追诉时效,但在量刑时,法律会考虑其年龄因素。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犯罪追诉时效的计算起点与一般犯罪相同。
1、一般情况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例如,未成年人实施的是一次性的盗窃行为,追诉时效从盗窃行为完成之日起计算;如果是连续实施盗窃行为,则从最后一次盗窃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2、时效中断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比如,未成年人在犯盗窃罪后的追诉期限内又实施了抢劫罪,那么盗窃罪的追诉期限就从实施抢劫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影响未成年犯罪追诉时效的因素有多种。
1、犯罪性质和情节
犯罪性质和情节严重程度会影响法定最高刑的确定,进而影响追诉时效。例如,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与一般的盗窃行为相比,法定最高刑不同,追诉时效也会有很大差异。
2、法律修订
如果在追诉期限内,相关法律进行了修订,可能会对追诉时效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法律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即原则上适用行为时的法律,但如果新法律对被告人更有利,则适用新法律。
未成年犯罪存在追诉时效,其确定和计算与一般犯罪有相同之处,也有因未成年人身份带来的特殊考量。在实际法律应用中,还存在如追诉时效的延长、不同犯罪类型下追诉时效的具体适用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对未成年犯罪追诉时效等法律问题还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得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