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首先要及时救治,然后进行工伤认定申请,之后还可能涉及劳动能力鉴定、获取赔偿等步骤。相关长尾词“职工工伤认定的流程”介绍了从申请到认定决定的各环节;“职工工伤赔偿的标准”说明了赔偿项目及依据,如医疗费实报实销,伤残赔偿根据等级确定等。
当职工发生工伤时,应采取以下步骤。及时救治是关键。职工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其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急救,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至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1、工伤认定申请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获取赔偿
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职工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的赔偿责任将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工工伤认定有一套明确的流程。第一步是申请。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都可以作为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1、受理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会在15日内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会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2、调查核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时,用人单位及工会组织应派人提供有关情况和证据。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职工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规定。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1、停工留薪期工资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伤残赔偿
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对于一至四级伤残职工,还会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3、工亡赔偿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职工发生工伤后,从救治到认定再到赔偿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流程。职工和用人单位都应了解这些规定,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如工伤认定不通过如何复议、赔偿金额计算有争议怎么办等问题。如果您在工伤相关问题上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