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金的分配需根据赔偿项目来确定。丧葬补助金用于丧葬事宜;供养亲属抚恤金是专门给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可参照法定继承,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分配。伤残赔偿金则归工伤职工本人所有。
在工伤赔偿中,不同的赔偿项目有着不同的分配方式。丧葬补助金,它是用于职工因工死亡时的丧葬费用支出。这笔费用一般是专款专用,由负责办理丧葬事宜的人支配使用,目的是保障死者能够得到妥善的安葬。
供养亲属抚恤金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它是给予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的经济补偿。比如,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等符合条件的亲属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领取。配偶每月可领取职工本人工资的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这些抚恤金是保障特定亲属基本生活的资金,由相应的亲属各自享有。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在分配上较为复杂。它并不是遗产,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参照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一般情况下,这些继承人可以均等分配这笔补助金。不过,在实际分配时,会考虑各继承人与死者生活的紧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等因素。例如,与死者共同生活且经济上依赖死者程度较高的继承人,可能会适当多分。
对于伤残赔偿金,它是对工伤职工因身体伤残导致的收入减少、生活不便等的补偿,所以这笔赔偿金归工伤职工本人所有,用于其治疗、康复、生活等方面的支出,他人无权要求分配。工伤赔偿金的分配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的赔偿项目来进行,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十八条
法人应当依法成立。
法人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设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