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在金额标准上存在区别。挪用资金罪中,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职务侵占罪中,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从犯罪目的角度来看两者金额标准差异的原因。挪用资金罪的行为人只是暂时挪用本单位资金,其主观上具有归还的意图,所以入罪的数额标准相对较高。例如,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人挪用资金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时,才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而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因为挪用行为只是对资金的暂时占用,并非永久性地剥夺单位对资金的所有权,对单位财产权益的侵害程度相对较轻。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本单位财物永久性地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对单位财产权益的侵害更为严重,所以入罪的数额标准相对较低,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就可认定为“数额较大”。
从量刑幅度上看金额的影响。对于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数额巨大的标准是五百万元以上。而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中数额巨大的标准是一百万元以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量刑档次中,两者的金额标准不同,反映了法律对这两种不同犯罪行为的不同评价和惩处力度。
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两者的金额标准对于定罪量刑至关重要。司法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会严格依据上述金额标准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构成挪用资金罪还是职务侵占罪,以及确定相应的量刑幅度。例如,在某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单位资金的案件中,如果该员工有归还的意思表示且挪用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可能会被认定为挪用资金罪;如果该员工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侵占金额达到三万元以上,则会被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在金额标准上的区别,是基于两种犯罪行为的性质、对单位财产权益的侵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准确把握这些区别对于司法实践中的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