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人和员工存在多方面区别,承包人通常以完成特定承包项目为目的,具有一定自主性和独立性,自负盈亏;而员工是受雇于用人单位,按照单位指令工作,获取相对稳定的劳动报酬。
从法律关系来看,承包人一般与发包单位建立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双方依据承包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建筑工程中的劳务承包人会和建筑公司签订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价款结算等事项。而员工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用人单位对员工有管理和指挥的权力。
在工作自主性方面,承包人有较大的自主性。承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工作进度、人员调配等。比如,一个小型装修工程的承包人可以自行决定雇佣哪些工人、何时施工等。而员工需要遵循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安排,按时上下班,按照上级的指令完成工作任务。像公司的普通员工,每天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到岗,按照部门领导分配的工作内容开展工作。
关于报酬获取方式,承包人的收入取决于承包项目的完成情况和盈利状况。如果承包项目顺利完成且盈利,承包人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但如果项目出现亏损,承包人要自行承担损失。例如,水果种植承包人,若当年水果产量高、市场价格好,收入就会可观;反之则可能亏损。员工则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定期获得相对稳定的劳动报酬,一般不受用人单位经营盈亏的直接影响。
在职业风险上,承包人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除了经济风险外,还可能面临合同违约、质量纠纷等法律风险。而员工主要面临的是失业风险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通常由用人单位承担,如工伤事故,用人单位需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