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劳动仲裁

2025-10-23 20:35:30
0 浏览
推荐律师
许议文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不签劳动合同进行劳动仲裁,需先收集存在劳动关系等相关证据,然后准备仲裁申请书等材料,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后续按仲裁委要求参加仲裁活动。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若要进行劳动仲裁,需按以下步骤操作。

一、收集证据

证据是劳动仲裁的关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资发放的银行流水)、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等。同事的证人证言、工作中的邮件往来、工作群聊天记录等也可作为辅助证据。

二、准备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应包含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仲裁请求要明确,例如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补缴社保等。

三、确定管辖的仲裁委员会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四、提交申请

将准备好的仲裁申请书及证据材料一式三份提交给选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五、参加仲裁活动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会安排开庭时间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劳动者需按时参加仲裁庭审,在庭审中要清晰、准确地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理由,配合仲裁庭的调查和询问。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裁决。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劳动者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劳动仲裁(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373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