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岗通知书签字与不签字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调岗行为的态度确认和后续法律影响不同。签字通常意味着认可调岗安排,不签字则可能表示对调岗存在异议。
从态度确认角度来看,当员工在调岗通知书上签字,一般会被视为员工已经知晓并同意了此次调岗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员工接受了新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方面的变动。例如,公司将员工从销售岗位调到客服岗位,员工签字后,就意味着其愿意从以市场开拓为主的工作转换到以客户服务为主的工作。而不签字则清晰地传达出员工对调岗一事持有不同意见,可能是对新岗位的工作内容不熟悉、对工作地点变更有困难等原因导致其不愿意接受调岗。
在法律影响方面,签字后的调岗通知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它可以作为双方就调岗事宜达成一致的证据。如果后续员工以不同意调岗为由主张权益,在已经签字的情况下,其诉求可能较难得到支持。比如,员工签字调岗后又觉得新岗位压力大,想回到原岗位,此时公司若不同意,员工在法律上较难获得有力支持。相反,不签字使得调岗处于未达成一致的状态。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如调岗),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员工不签字,公司若强行调岗,就可能构成违法。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公司恢复原岗位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例如,公司未经协商一致强行将员工调岗,员工不签字并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机构可能会判定公司的调岗行为违法,要求公司恢复员工原岗位并支付相应的工资差额等。
调岗通知书签字与不签字有着明显的区别,员工需要谨慎考虑自身情况和利益后做出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