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知识产权正文

商标侵权销售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2025-10-18 04:23:32  分类:知识产权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王恩大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王恩大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商标侵权销售商可能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种责任。民事上要赔偿损失,行政上会面临罚款、没收侵权商品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商标侵权销售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商标侵权销售商需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

1、民事责任

赔偿损失。根据《商标法》规定,销售商因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给商标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销售商还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即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避免对商标权人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2、行政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同时,还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刑事责任

如果销售商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商标侵权销售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0)

二、商标侵权销售商的免责情形有哪些

商标侵权销售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免责。

1、证明商品合法来源

如果销售商能够证明其销售的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根据《商标法》规定,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合法取得包括从正规的进货渠道、以合理的价格购进商品等。例如,销售商能够提供购货合同、发票、付款凭证等证据,证明商品是从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应商处购进的。

2、主观无过错

销售商不知道销售的商品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并且能够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虽然仍然需要停止侵权行为,但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这要求销售商在进货时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如审查供应商的资质、商品的质量等。

三、如何避免商标侵权销售商责任

销售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避免商标侵权责任。

1、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

在与供应商合作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审查,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确保供应商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同时,要了解供应商的信誉情况,可以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方式进行了解。

2、仔细检查商品标识

在进货时,要仔细检查商品的商标标识是否与注册商标一致,是否存在明显的侵权迹象。例如,查看商标的拼写、图形、颜色等是否与知名商标相似。如果发现有疑问,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要求其提供相关的授权证明。

3、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商品的来源、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归属等条款。同时,要约定供应商对商品的知识产权合法性承担保证责任,一旦出现商标侵权问题,供应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商标侵权销售商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免责。销售商可以通过严格审查供应商、检查商品标识和签订规范合同等方式避免责任。那么,销售商在承担责任后能否向供应商追偿?免责情形的证明标准具体是什么?如果您有这些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