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放火致人死亡是故意还是过失

2025-10-14 22:44:40
0 浏览
推荐律师
郭广吉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中阔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放火致人死亡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过失则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在刑法中,故意和过失是两种不同的主观罪过形式。

故意的情形

故意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甲为了报复乙,明知在乙居住的房间放火会烧死乙,仍然点燃了房间,最终导致乙死亡,这种情况就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虽然不是积极追求该结果,但对结果的发生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比如,丙为了获取保险金而在仓库放火,他知道仓库里可能有值班人员,可能会被烧死,但为了达到自己获取保险金的目的,对值班人员的生死持放任不管的态度,最终导致值班人员死亡,这就属于间接故意。

过失的情形

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放火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例如,丁在野外烧烤,未考虑到风向和周围环境,随意丢弃火种引发火灾,导致附近居住的老人来不及逃生死亡。丁本应预见自己丢弃火种的行为可能引发火灾致人死亡,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放火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戊在一个废旧厂房内放火销毁一些物品,他认为厂房周围有消防设施,不会造成人员死亡,但由于火势失控,导致在附近玩耍的儿童死亡。戊已经预见到可能会有人员伤亡,但轻信可以避免,这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判断放火致人死亡是故意还是过失,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动机、行为方式、对结果的预见程度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多方面因素。

放火致人死亡是故意还是过失(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421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