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合同备案通常需用人单位准备好相关材料,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备案申请,经审核符合要求后完成备案。不同地区在具体操作流程和所需材料上可能存在差异。
用工合同备案的主体一般是用人单位。其目的在于规范劳动用工秩序,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在准备材料方面,常见的有: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及复印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应包含双方基本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等法定条款;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劳动用工备案综合表》等。部分地区可能还要求提供其他补充材料,所以在备案前最好先咨询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接下来是申请备案环节。用人单位可选择现场办理或通过线上平台办理。若选择现场办理,需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前往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办公地点,提交备案申请。工作人员会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查看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若选择线上办理,用人单位需登录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注册、登录,然后依次录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相关信息,上传所需材料,提交备案申请。
审核环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备案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详细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双方是否具备主体资格等。若审核过程中发现材料不完整或存在问题,会及时通知用人单位补充或修改。
若审核通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备案手续,并给予用人单位相应的备案证明或回执。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备案证明,以备后续查验。通过规范的用工合同备案流程,能更好地维护劳动市场的正常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