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履行不能的合同怎么办

2025-09-28 12:53:40
0 浏览
推荐律师
范欣鹏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京师(哈尔滨)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履行不能的合同,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可能包括解除合同、承担违约责任、适用风险负担规则等。

合同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时,需要具体分析其成因与性质,进而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首先要明确履行不能的类型,可分为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自始不能是指合同成立时就不能履行,嗣后不能则是合同成立后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履行。

对于自始客观不能的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合同通常无效。比如以特定物为标的的买卖合同,在合同订立时该特定物已灭失,合同就会因自始客观不能而无效。此时,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若是嗣后不能履行的合同,要区分是因不可抗力导致还是因一方违约导致。如果是不可抗力致使合同履行不能,根据《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因地震导致货物运输合同无法履行,运输方在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的情况下,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这种情况下,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并且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是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合同履行不能,比如卖方故意将已出售的货物转卖给他人,导致无法向原买方交付货物,那么该方当事人构成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如果还有履行可能)、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中可能约定了风险负担条款,当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时,应按照合同约定来确定风险由哪一方承担。如果没有约定,则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来确定风险的归属。对于履行不能的合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妥善处理,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履行不能的合同怎么办(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58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