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没签合同讨要工资,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收集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起诉。
在现实中,很多劳动者干活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这给讨要工资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仍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身权益。
协商解决。即便没有签订合同,劳动者也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支付工资。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可能会在后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协商无果,那么可以收集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虽然没有合同,但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和劳动事实的证据有很多。比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工资支付的转账记录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力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重要途径。劳动者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同时提交之前收集的证据。劳动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理。在仲裁过程中,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其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已支付工资,将承担不利后果。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劳动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同时,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