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依法索赔。索赔需先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然后在规定仲裁时效内,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合法途径,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等赔偿。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时间限制和法律规定。
当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要合法索赔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证据
首先要收集能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像银行转账流水单等;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有些企业有电子考勤,可通过拍照、拷贝等方式留存;还有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能为后续索赔提供有力支撑。
2、确定索赔范围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劳动者可以要求企业支付这部分双倍工资差额。
3、选择索赔途径
可以先与企业进行协商,友好沟通,要求企业支付相应赔偿。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企业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了解企业未签劳动合同索赔的仲裁时效很重要。
1、法律规定的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企业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仲裁时效的起算点是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一年;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已经满一年的,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从一年届满之次日起计算一年。
2、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超过时效的后果
如果超过仲裁时效申请仲裁,对方当事人以超过仲裁时效进行抗辩,且仲裁委员会查证属实的,仲裁委员会可能会驳回劳动者的仲裁请求。所以劳动者一定要在时效内及时主张权利。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索赔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时间节点
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仲裁时效问题,同时要清楚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的时间范围。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就不能再主张双倍工资差额。
2、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
收集的证据要合法取得,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并且证据要与索赔事项具有关联性,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
3、程序的规范性
无论是与企业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还是申请仲裁、提起诉讼,都要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比如申请仲裁要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等。要遵守各个程序的时间要求和规定,确保索赔过程顺利进行。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索赔,但要注意收集证据、把握仲裁时效和遵循相关程序等。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企业以各种理由拒绝赔偿、证据难以收集等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比如企业以员工拒绝签订为由不赔偿该怎么办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