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员工旷工,可先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催告,若旷工严重可解除劳动关系,同时要注意处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也可能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对于旷工的员工,用人单位不能盲目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法律规定。
在发现员工旷工后,用人单位应及时通过书面、邮件或短信等可留痕的方式向员工发出催告通知。告知员工其旷工的事实、违反的规定以及要求其限期返回工作岗位。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一方面体现了用人单位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可能的处理提供证据。
如果员工在催告后仍未返回工作岗位,且旷工时间达到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的严重违纪标准,用人单位可以考虑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即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且已经向员工公示。
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面临着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在处理旷工员工时,用人单位要综合考虑这一因素。
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向员工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相关的离职手续。同时,要妥善保存与该员工相关的所有资料,以备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
没签合同员工旷工的处理需要用人单位谨慎操作,既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