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该罪有以下几种常见表现形式。一是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例如,烟草是国家专卖物品,若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而进行烟草的批发、零售,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二是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这些证件和文件是国家对特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非法买卖会破坏市场管理秩序。比如,非法买卖药品经营许可证,让不具备经营药品资质的人得以从事药品经营活动,就可能触犯此罪。三是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像一些没有获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机构开展证券交易代理业务,或者私自搭建平台进行所谓的“外汇交易”等,都属于此类非法经营行为。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也可能构成此罪。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应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非法经营情形。比如,在疫情期间,一些商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可能以非法经营罪论处。认定非法经营罪,需要考虑行为的违法性、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度以及情节是否严重等因素。情节严重通常会结合非法经营的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造成的后果等综合判断。一旦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情节轻重,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