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职务侵占公司钱不给,公司可通过协商、民事诉讼、刑事报案等方式处理。
当员工职务侵占公司钱财且拒不归还时,公司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尝试与该员工进行协商。这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解决方式,公司可以与员工面对面沟通,了解其侵占钱财的原因和动机,要求其尽快归还侵占的款项,并明确告知其行为的违法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后果。通过协商,有可能促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归还钱财,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避免对员工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维护公司内部的和谐稳定。
如果协商无果,公司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公司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财务账目、转账记录、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相关业务合同等,以证明员工存在侵占公司钱财的行为以及具体的侵占金额。然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员工返还侵占的款项,并赔偿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民事诉讼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强制员工归还钱财,并且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民事诉讼的程序相对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员工职务侵占公司钱财的行为可能涉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公司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一旦公安机关认定员工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的威慑力较大,能够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也有助于追回公司的损失。不过,刑事诉讼的流程更为严格和复杂,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要求。
在处理员工职务侵占问题的过程中,公司还应注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要加强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关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