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工龄和35年工龄在养老金待遇、职业年金待遇、企业福利、休年假天数等方面存在区别,通常35年工龄在各项待遇上更具优势。
一、养老金待遇。在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待遇与缴费年限密切相关。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会相应增加。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与缴费年限直接挂钩,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待遇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来确定的,35年工龄的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更长,个人账户累计的金额也就更多,在退休后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更多。例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35年工龄人员的基础养老金会比30年工龄人员高出一定比例。
二、职业年金待遇。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业年金是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积累与工作年限相关,35年工龄意味着有更长时间的职业年金缴费积累,退休后职业年金待遇也会更高。
三、企业福利。很多企业会根据员工的工龄来确定一些福利待遇,如工龄工资。通常工龄越长,工龄工资越高,35年工龄的员工在这方面会比30年工龄的员工收入更多。在企业进行内部福利分配、岗位晋升等方面,较长的工龄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35年工龄的员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四、休假待遇。根据相关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虽然30年工龄和35年工龄在年休假天数上可能都为15天,但在一些企业或单位,对于工龄更长的员工可能会有额外的休假福利或更灵活的休假安排。
五、医疗待遇。在一些地区,职工的医保待遇与工龄有关。工龄越长,在医保报销比例、报销额度等方面可能会有更优惠的政策。35年工龄的人员可能在就医时能够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