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债权债务正文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是什么?

2025-10-24 04:08:45  分类:债权债务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许议文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许议文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等。当事人可约定具体担保范围,若未约定则依法律规定确定。明确担保范围对保障债权实现、平衡当事人利益至关重要。

一、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是什么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是指担保人所承担的担保责任的范围。根据《民法典》规定,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1、主债权

主债权是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原本债权,是担保的核心内容。例如,甲向乙借款10万元,这10万元就是主债权。主债权的数额确定了担保的基础额度。

2、利息

利息是主债权所产生的孳息。分为法定利息和约定利息。法定利息是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利息,约定利息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利息。如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年利率,在主债权未按时清偿时,利息也在担保范围内。

3、违约金

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该违约金属于担保范围。比如,买卖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需支付合同金额10%的违约金。

4、损害赔偿金

损害赔偿金是指因债务人的违约行为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应支付的赔偿款项。如因债务人交付的货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给债权人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损失,该损失赔偿就属于担保范围。

5、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是在担保期间为保管担保财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包括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费用、评估费用、诉讼费等。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是什么?(0)

二、担保物权担保范围的约定方式有哪些

担保物权担保范围的约定方式多样,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明确具体范围

当事人可以在担保合同中明确列出担保的具体范围,如只担保主债权和利息,或者明确排除某些费用。例如,在抵押合同中约定,抵押人仅对主债权本金及按年利率5%计算的利息承担担保责任。

2、概括性约定

可以采用概括性的表述,如约定担保范围为“因主合同产生的一切债务”。这种方式较为宽泛,涵盖了可能出现的各种费用和损失,但在具体适用时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

3、补充约定

在主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也可以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对担保范围进行调整和补充。比如,在借款合同履行一段时间后,双方协商增加担保范围,将某项新产生的费用纳入其中。

三、未约定担保物权担保范围如何处理

当当事人未约定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确定。

1、遵循法定范围

依据法律规定,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例如,甲为乙的借款提供抵押担保,但未约定担保范围,那么在乙违约时,甲需要对上述法定范围内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

2、公平合理原则

在确定具体数额和范围时,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对于一些费用的计算和认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应当是合理、必要的支出,不能过度增加担保人的负担。

3、司法裁判确定

如果当事人对担保范围存在争议,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对担保范围作出公正的裁判。

了解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对于债权人和担保人都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担保范围的变更、不同担保方式下担保范围的差异等问题。如果您在担保物权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