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伤后赔偿了也有可能会判刑。赔偿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而判刑是承担刑事责任,二者并不相互排斥。是否判刑主要取决于伤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
在司法实践中,将他人打伤后,赔偿与判刑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赔偿是对受害者因伤害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弥补,比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而判刑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的刑事处罚。
如果伤害行为造成的后果比较轻微,未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通常不构成刑事犯罪,一般不会被判刑。这种情况下,大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可能会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同时加害方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若伤害行为导致他人轻伤及以上后果,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即使加害方对受害者进行了赔偿,也不能免除其刑事责任,但积极赔偿可以作为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加害方积极赔偿并取得受害者谅解,司法机关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起诉或者判处缓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是处罚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人打伤后赔偿了也不能完全排除被判刑的可能性,关键在于伤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具体的犯罪情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