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谋财卖承租船只,若满足侵占罪构成要件则可能构成该罪。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拒不退还。判断是否构成此罪需看对船只是否基于租赁关系形成代为保管,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及拒不退还的行为。同时,也可能涉及合同诈骗等其他罪名,要具体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判断为谋财卖承租船只是否构成侵占罪,需从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来分析。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1、代为保管的财物
在租赁关系中,承租人基于租赁合同取得对船只的占有、使用权利。从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视为一种基于合同的“代为保管”关系。当承租人合法占有船只后,其对船只负有妥善保管和按约定使用的义务。
2、非法占有目的
为谋财而出售承租船只,明显体现出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其目的并非是正常使用船只,而是将船只变现获取财物,这与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己有”的主观要件相契合。
3、拒不退还
出售船只的行为使得船只无法返还给出租人,可视为拒不退还的一种表现。一旦船只被出售,原物已不存在,无法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将船只归还给出租人。
如果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出售船只后积极与出租人协商赔偿事宜,且有能力赔偿并愿意弥补出租人的损失,那么可能不构成侵占罪。但一般情况下,为谋财卖承租船只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时,是可能构成侵占罪的。

承租船只被出售构成侵占罪有明确的认定标准。这些标准有助于准确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1、财物的性质
这里的财物是承租的船只,属于他人所有的财物。承租人只是基于租赁关系暂时占有和使用,其所有权仍归出租人。只有当财物属于他人所有且行为人基于合法原因代为保管时,才可能符合侵占罪的对象条件。
2、非法占有的行为
出售承租船只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非法占有的表现。这种行为违反了租赁合同的约定,也侵犯了出租人的财产权益。而且,出售行为通常伴随着将船只的价值据为己有,使得出租人遭受经济损失。
3、数额较大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构成侵占罪要求非法占有的财物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不同地区对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承租的船只价值通常较高,很可能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
4、拒不退还
如前面所述,出售船只导致无法返还原物,可认定为拒不退还。即使行为人表示愿意赔偿,但如果没有实际履行赔偿义务,也可视为拒不退还。
承租船只被非法出售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1、民事责任
从民事角度看,承租人的行为构成违约。出租人有权要求承租人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因船只被出售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如船只的价值、因无法使用船只而造成的经营损失等。出租人还可以要求解除租赁合同。
2、刑事责任
若构成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将面临刑事处罚。一般情况下,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其他可能的罪名
在某些情况下,为谋财卖承租船只的行为还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等其他罪名。如果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就具有非法占有船只并出售获利的故意,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出租人的信任,从而签订租赁合同,那么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综上所述,为谋财卖承租船只可能构成侵占罪,同时还会带来民事和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在实际生活中,类似的财产租赁和处置问题较为复杂,比如租赁其他大型设备后非法出售是否也构成侵占罪,租赁期间对财物进行改造后出售又该如何认定等问题。如果您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