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损害赔偿正文

被狗咬致伤残能获精神损害赔偿吗

2025-10-18 17:44:13  分类:损害赔偿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马文丹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马文丹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新疆乙庚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被狗咬致伤残一般是能获精神损害赔偿的。根据法律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被狗咬致伤残属于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所以通常符合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但具体还需结合实际案情判断。

一、被狗咬致伤残能获精神损害赔偿吗

被狗咬致伤残通常是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

1、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被狗咬致伤残显然属于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2、伤残对受害人的影响

身体上的伤残会给受害人带来长期的痛苦,比如肢体残疾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面部毁容会导致受害人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这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会严重影响受害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符合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

3、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被狗咬致伤残的案件,只要受害人能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伤残情况以及所遭受的精神痛苦,法院一般会支持其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

被狗咬致伤残能获精神损害赔偿吗(0)

二、被大型犬咬致伤残获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被大型犬咬致伤残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并不少见。

1、案例介绍

比如在某起案件中,受害人在小区正常行走时被一只大型犬突然扑咬,导致腿部和面部多处严重受伤,经鉴定构成了伤残。受害人不仅承受了身体上的伤痛,还因面部毁容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出门与人交往。

2、赔偿判决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根据相关证据认定动物饲养人存在管理不善的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考虑到受害人的伤残情况以及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判决动物饲养人除了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外,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一案例表明,被大型犬咬致伤残,只要证据充分,是能够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

3、案例启示

此案例也提醒了广大市民,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及时收集证据,如现场照片、医疗记录、伤残鉴定报告等,以便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诉求。

三、被狗咬致伤残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

被狗咬致伤残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1、伤残程度

伤残程度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伤残等级越高,对受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影响越大,赔偿数额也会相应较高。例如,造成受害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会比轻微伤残的要高很多。

2、受害人的精神痛苦程度

除了伤残程度,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受害人因伤残产生了严重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3、当地的经济水平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标准也会有所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较高,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赔偿数额则可能会低一些。法院还会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来综合确定最终的赔偿数额。

综上所述,被狗咬致伤残一般是可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不同的情况和案例会影响赔偿的具体数额。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被流浪狗咬伤致伤残能否获赔偿、赔偿协商不成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如果您遇到了类似的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