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同的情况下,只要超过约定的工资支付时间未支付工资就属于违法行为。一般来说,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超过一个月未支付通常就可认定为拖欠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工资也需按照月为周期进行支付。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工资支付日期,那么一旦超过这个日期未支付工资,就构成了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例如,双方约定每月 15 日支付工资,到了 16 日还未支付,就属于拖欠。而通常所说的一个月时间,是在没有明确约定支付日期时的一个常见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工资支付没有具体日期约定,超过一个月未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
对于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当遇到没有合同且被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然后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没有合同并不影响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