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违约金的处理一般无需报警,可先依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若涉及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则可报警处理。
在商业活动中,门面租赁或转让等合同里通常会约定违约金条款,以保障合同的履行。当一方违约时,违约金的处理一般遵循以下步骤。协商,这是常见且较为友好的方式。双方基于合同约定,就违约金的数额、支付方式等进行沟通。如果违约方愿意按照合同支付违约金,问题通常能较快解决。这种方式避免了繁琐的法律程序,节省时间和成本,也有助于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
若协商不成,可以考虑调解。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机构的介入,如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这些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中立性,能够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就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具有程序简便、效率高的特点,而且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诉讼则是较为正式的法律途径,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如合同、违约行为的证明、损失的计算依据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一般情况下,门面违约金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报警后警察通常不会直接介入处理,因为这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但如果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存在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诈骗行为,此时则可以报警。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