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车被欠工资,可通过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
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是较为直接的方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是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可拨打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一般是12333,也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办公地点进行现场投诉。投诉时,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工资拖欠情况的材料。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会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争议仲裁也是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途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需要在庭上进行举证、质证等环节。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只是单纯的工资拖欠问题,劳动者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会在15日内向用人单位发出支付令。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如果用人单位既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