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侵犯名誉权承担法律后果有哪些方面

2025-10-17 09:53:52
0 浏览
推荐律师
赵佰龙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天津元庆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侵犯名誉权需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有民事、行政和刑事三方面。民事上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等责任;行政上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刑事上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犯罪。

一、民事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需要承担一系列民事责任。停止侵害,即侵权人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比如停止在网络上发布诋毁他人名誉的言论。恢复名誉,侵权人要采取适当措施为受害人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例如在原侵权信息发布的范围内公开澄清事实。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赔礼道歉也是常见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侵权人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向受害人表示歉意,其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行为人还可能需要赔偿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如因名誉权受损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则是对受害人因名誉受损遭受的精神痛苦进行的补偿。

二、行政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例如在公共场合对他人进行辱骂,造成恶劣影响,就可能面临上述行政处罚

三、刑事法律后果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等情况。比如通过网络恶意编造虚假事实诽谤他人,导致他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杀等严重后果,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名誉权承担法律后果有哪些方面(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168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