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非法行医情节较轻时,一般不会直接按照非法行医罪进行量刑,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若构成犯罪,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情节从轻处罚。
对于初次非法行医且情节较轻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才构成非法行医罪。如果情节较轻,可能不构成犯罪,而是面临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方面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例如,某刚毕业的医学生,未取得执业资格就在小诊所帮忙看病,开了一些常用药,没有造成患者明显伤害,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受到上述行政处罚。
2、构成犯罪时的量刑
若情节较轻但仍构成非法行医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于初次且情节较轻的,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轻处罚,可能会判处拘役或者管制,也可能单处罚金。
认定初次非法行医情节较轻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1、行医时间和规模
如果非法行医时间较短,比如仅几天或几周,且接诊患者数量较少,一般可认定为情节较轻。例如,某人刚尝试非法行医,只给寥寥几个患者看过病,就被查处,这种情况时间和规模上都较小。
2、对患者的损害程度
若没有对患者造成实质性的身体伤害,或者伤害轻微,如只是开了一些普通药物,未引发不良反应等,可视为情节较轻。比如患者只是因轻微感冒找非法行医者拿了点常用感冒药,服用后症状缓解,未出现其他问题。
3、主观故意程度
如果行为人是因不懂法律规定,误以为自己可以行医,并非故意违法,也可作为情节较轻的考量因素。比如一些民间草医,长期用祖传偏方治病,不了解必须取得执业资格才能行医。
存在多种从轻处罚的情形。
1、主动停止非法行医
在被发现或意识到自己行为违法后,主动停止非法行医活动,并积极配合调查的,可从轻处罚。例如,非法行医者在卫生部门介入调查前,就主动关闭诊所,停止行医行为。
2、积极赔偿患者损失
如果非法行医对患者造成了一定损害,行为人积极赔偿患者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费用,取得患者谅解的,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从轻处罚。比如患者因非法行医出现了轻微不适,行医者及时带患者治疗并承担全部费用。
3、有自首情节
行为人主动向有关部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非法行医行为的,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初次非法行医情节较轻的处理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可能是行政处罚,也可能涉及刑事量刑。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关于非法行医的问题,比如非法行医造成严重后果如何量刑、非法行医的行政处罚能否复议等。如果您有相关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