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损害赔偿正文

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2025-10-03 18:08:25  分类:损害赔偿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韩冰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韩冰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河南归德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的界定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可减轻或不承担责任。遗弃、逃逸的动物致损,原饲养人或管理人担责;第三人过错导致的,被侵权人可向饲养人、管理人或第三人索赔。

一、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在法律层面,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的界定遵循一定的规则。

1、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意味着,只要发生狗咬人致损事件,原则上饲养人或管理人就要承担赔偿责任,无需考虑其是否存在过错。例如,甲饲养的狗在小区内将乙咬伤,甲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为由拒绝赔偿。

2、特殊情况

如果是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且没有免责事由。比如,丙饲养了一只藏獒,这属于禁止饲养的烈性犬,若藏獒咬伤了丁,丙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不能以任何理由免责。

3、遗弃、逃逸动物致损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戊将自己的狗遗弃,该狗在流浪期间咬伤了己,戊仍要承担赔偿责任。

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在法律上如何界定(0)

二、第三人过错导致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如何界定

当存在第三人过错导致狗咬人致损时,赔偿责任的界定较为复杂。

1、被侵权人的选择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例如,庚故意挑衅辛饲养的狗,导致狗咬伤了壬,壬既可以要求辛赔偿,也可以要求庚赔偿。如果辛先进行了赔偿,那么辛有权向庚追偿。

2、第三人过错的认定

第三人过错需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如有人故意投喂食物引起狗的攻击行为等。在判断第三人过错时,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来确定。

三、公共场所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在公共场所发生狗咬人致损事件,赔偿责任的界定也有其特点。

1、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

同样遵循无过错责任原则,饲养人或管理人要对狗咬人致损承担赔偿责任。在公共场所,饲养人或管理人更有义务对狗进行妥善管理,防止其对他人造成损害。例如,在公园等公共场所,甲带着狗游玩,狗将乙咬伤,甲要承担赔偿责任。

2、公共场所管理方的责任

如果公共场所管理方存在过错,如没有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对禁止携带犬只进入的区域管理不善等,也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某商场明确规定禁止携带宠物进入,但保安没有阻止丙带狗进入,狗在商场内咬伤了丁,商场管理方可能要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狗咬人致损赔偿责任的界定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规则。无论是一般情况、第三人过错情况还是在公共场所发生的事件,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来明确责任。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狗在运输过程中致损、多人饲养的狗致损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遇到类似法律问题时,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婚前房产出租婚后自己使用是否可以退税
婚前房产出租婚后自己使用通常不可以退税。目前并没有因婚前房产出租后婚后自用这一情况而产生的退税政策。在我国税收体系中,涉及房产的税收主要有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对于婚前房产出租,出租方取得租金收入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关税费。如果是个人出租住房,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个人
离婚怎么获得抚养权和抚养费
要获得抚养权需证明自身抚养条件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争取抚养费则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数额。在离婚案件中,抚养权和抚养费的判定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实践考量。关于抚养权的获得: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一般以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