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担保人要承担监督和报告义务,若被担保人违反规定,担保人可能面临罚款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醉驾案件中,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时,需要提供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担保人具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监督义务:担保人应当监督被担保人遵守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包括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担保人需要时刻关注被担保人的行为举止,确保其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法律规定,不实施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行为。
报告义务:如果担保人发现被担保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这要求担保人保持警惕,一旦察觉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执行机关,以便执行机关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若被担保人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而担保人未履行监督和报告义务,将面临罚款处罚。罚款的具体金额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如果担保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比如与被担保人串通,协助其逃避法律制裁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于担保人责任的严格要求,以确保取保候审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刑事诉讼的公正、顺利进行。成为醉驾担保人需要认真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维护司法秩序和法律尊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